2011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发布的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11)指出,放弃工业意味着放弃技术创新的产业载体和工业技术路线极点延伸的前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也不应放弃工业作为),所以,当传统工业发展到发达水平,市场需求扩张空间有限,特别是当经济增长缺乏新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成为尤其重要的任务。
而这也正是各个发达国家也正在面临的难题。蓝皮书指出,当工业扩张到较大规模、工业制造成为高度发达的产业时,必然进入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阶段。但即使那样,作为一个大国,也不能走上"去制造业"的道路,制造业是一个大国永远不能消亡也不该衰落的产业,否则,将失去技术创新的载体,必然会导致整个国家失去竞争力。
所以,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绝不是放弃传统工业而另搞一个标新立异的产业体系。
对此,蓝皮书指出首先,实施资源战略的重大调整,例如能源战略、土地和矿物资源战略以及发展海洋经济,为工业化拓展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和资源条件。
其次,蓝皮书还指出应该形成更加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和实现三次产业之间的有效互动。
具体而言,应该提升和优化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结构。加强制造业的集约化、清洁化和精致化程度,并且形成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有效竞争、分工和合作的产业组织结构。
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建立发达制造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要比重,以高端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实体为精髓的产业结构。
此外,还需形成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和有效互动。第一产业是第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第一产业的现代化也是第二、第三产业现代化的前提。第二产业要为第一、第三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是第一、第三产业市场需求的重要来源之一。第三产业不仅是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条件,而且要为第一、第三产业提供高效率的综合运输体系和信息传送系统,更要为第一、第二产业的高效化、品牌化和延伸化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
最后,蓝皮书还特别强调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和更广阔前景。
"目前,全世界都在盼望着一个关系到能否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最关键问题的答案:哪些新兴产业,而且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替传统产业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应对这一战略问题的严峻挑战上,中国和发达国家站在十分接近的起跑点上。"对此,蓝皮书认为,这正是"十一五"、"十二五"时期之交,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意义,有可能成为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又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里程碑。 |